- 舉步維艱的那一年寒冬:1918至1919年,低溫氣候影響的社會動盪
-
儘管臺灣地處溫暖的亞熱帶與熱帶,冬季受到東北季風與蒙古-西伯利亞高壓冷氣團影響,亦會出現氣溫遽降的情況,而根據現今中央氣象署的定義,若「平地氣溫降至攝氏10度(10℃)以下之現象」則達到「低溫」標準,並將低溫特報分成黃燈(寒冷)、橙燈(非常寒冷)、紅燈(嚴寒)3個等級,以縣市為單位發布低溫特報,提醒民眾注意防範。特別在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期間,突然下降的溫度與持續的低溫,對於臺灣民眾的生活和產業影響甚大,不容小覷。此外,根據醫學研究報告顯示,冷空氣刺激會導致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下降,功能受損,繼而造成呼吸道反應性增高,引起咳嗽、胸悶甚至哮喘、呼吸困難等症狀。因此,每當冬季寒流來襲,
more
-
-
- 1918年 創下臺南百年紀錄的霸王寒流
-
近年隨著地球暖化,各地平均氣温慢慢上昇,全世界都受到影響著,臺灣亦不列外。很多人覺得臺灣夏天越來越熱,冬天似乎也越來越不冷,近十年更出現冬天無低温寒流現象,以臺南來說,常聽許多阿公阿嬤長輩會說:記得他們小時候臺南冬天寒流較多也比較冷,近來冬天越來越熱。這是究竟是江湖傳說?還是真實的呢? 或許冷熱的感覺因人而異,以科學角度來看,數據可以呈現較為客觀的說明。以中央氣象署對臺灣的低温定義,是指「平地氣溫降至攝氏10度(10℃)以下之現象」,以臺南測候所(氣象站)自1897年開始科學監測,這一百年多以來臺南冬天(12月到2月)的低温,由臺南站平地低温記錄表(圖1)來看,冬天最熱的
more
資料筆數:2頁數:1/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