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嗶嗶!雷達也能測颱風?

「嗶嗶嗶!不好意思,我發射個電磁波喔~」

現在這個年代,除了酒駕會被精準的測到,颱風也難逃被檢測的宿命……

 

氣象雷達利用電磁波訊號來監測颱風。
利用氣象雷達來觀測颱風

 

 

氣象雷達是個心思縝密的偵查員,為了知道水滴的大小、形狀和含量,就利用電磁波訊號來分析,甚至連龍捲風都不放過,還利用都卜勒效應來瞭解雲雨團的運動方向呢!

 

氣象雷達利用電磁波訊號來分析水滴的大小、形狀與含量以及雲雨團的運動方向。
心思縝密的偵查員─氣象雷達

 

 

颱風的構造

 

颱風的暴風範圍很大,半徑100公里到400公里都有,幾乎等於臺北到高雄的距離,在它的身體裡面大多是龐大的雲雨帶雲雨帶的中心部分─「颱風眼」─則是雲層很薄,甚至沒有雲,也沒什麼風雨。

 

 

若剛好在颱風眼也不要太開心,因為環繞颱風眼周圍的眼牆,就是雲層最濃厚、風雨最大的位置,越往外面、風雨也越弱。

 

颱風的暴風範圍很大,為龐大雲柱組成。颱風眼雖雲層薄、沒什麼風雨,但環繞颱風眼周圍的眼牆雲層最厚、風雨最大,越往外面、風雨越弱。
颱風結構垂直剖面圖

 

 

觀測天氣的好搭檔

 

你可能曾在電視新聞上看過一種天氣圖,又或許知識淵博的你,是個氣象達人,一定也見過它雷達回波圖

 

有人可能會好奇,為什麼有了氣象衛星,還需要氣象雷達呢?因為有雲不一定就會下雨,對於降雨的偵測,氣象雷達可以接收更明確、直接的水滴訊號,也在劇烈天氣的偵測上,更加準確,能彌補氣象衛星的不足,因此,氣象雷達和氣象衛星可以說是各有所長、缺一不可

 

以颱風來說,衛星雲圖雖然可以從外太空看到颱風內無風無雨的颱風眼、風雨最大的眼牆,以及周邊的螺旋雨帶,但還是要依賴氣象雷達探測它的結構,來瞭解研判降雨區域、範圍和強度的資訊喔!

 

氣象雷達回波圖可以看清颱風內部結構和雨勢大小,不過要大範圍看出颱風的形狀和雲系變化要依靠氣象衛星雲圖。
氣象雷達回波圖與氣象衛星雲圖

 

 

在天氣觀測上,氣象雷達所產出回波,就像X光片,雖然有較高的解析度,可以看清內部結構,進而得知降雨系統的運動方向、風速以及降水的強度,但卻因為觀測距離的限制而沒辦法看到完整的樣貌;而利用氣象衛星所拍攝的衛星雲圖就像相機拍出來的照片,雖然可以看出颱風的形狀、確切位置、螺旋狀雲帶,有時還能明顯看出颱風眼,但卻怎麼看都看不到它的內部結構

 

為什麼氣象雷達跟氣象衛星所產出的天氣觀測圖會如此不同呢?

 

那是因為氣象雷達在地面上,除了水平360度掃描外,也會利用不同仰角掃描觀測,因為距離雲雨比較近,所以可以提供三度空間的觀測資料,最大的觀測範圍半徑為460公里,不過在觀測上會受到地形的干擾。目前氣象雷達提供610分鐘時間分辨率的觀測資料;而氣象衛星是在太空俯視地球上廣闊的區域,颱風在遠洋時就可以偵測到了,目前10分鐘收到同步氣象衛星的觀測資料。

 

氣象雷達位於地面,會受到地形的遮擋干擾;氣象衛星位於太空,可看到整個颱風分布。
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的差別

 

 

因此,當颱風踩入了雷達的觀測範圍,氣象雷達可以提供準確的颱風中心位置、移動方向、回波強度、環流強度等觀測資訊。

 

 

氣象雷達,真的偉大!

 

氣象雷達準確的資料,可以拿來估計颱風的相關資訊,颱風的資訊越正確,對風雨的預測才會越精準,所以用氣象雷達來觀測颱風的數據,就變成了風雨預報的重要依據

 

颱風是臺灣常見的天然災害,但是每一個颱風特性都不一樣!有了氣象雷達的幫忙,提供各項精準的數據,我們才能觀測颱風的動向提前防災,減少災害的發生

 

過去幾年的颱風,都是利用氣象雷達提供精準的資料,幫忙進行風雨預報,進而減低傷害。
氣象雷達,真的偉大!

 

 



 

修改日期:2020/11/26

瀏覽人數:19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