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測候所模型

測候所是以機能為主要考慮的建築物,因此在造型及空間的考量主要是為了配合氣象觀測,在此圓形測候所中,整體建築結構是以三層同心圓,環環相套而成,由內到外依序為風塔、環形通道及環形事務空間。俗稱「胡椒管」的中央風力塔為收分狀煙囪造型之磚造承重牆,上下端部以層層出挑的簷口作為收頭。除中央圓塔外,其餘部分上鋪屋瓦,屋瓦呈十八條放射狀排列。

 

這是一張測候所內部的環境照片,照片中有測候所的模型,牆上掛著三塊簡介,分別說明著現代科技、傳統材料與工法以及隱身資訊。這是一張測候所模型的俯瞰照片。此為測候所模型的側面照片。這是中央風力塔的模型照片,中央風力塔為測候所的一部份。這張圖片為中央風力塔的簡介,中央風力塔共有三層樓,一、二樓間有夾層,屋頂為觀測平台。這張圖片說明了風力塔外部的窗洞為弧拱開口造型、內部一、二樓由旋轉梯連接,而二樓到頂樓由木造樓梯連接。這張圖片為測候所的屋面簡介,測候所的扇形屋頂鋪設的是日式「文化瓦」。這張圖片說明了測候所屋面的由來,原本鋪設的為「板瓦」,是後來整修才改為文化瓦,而且所鋪設的文化瓦包含了平瓦、簷口瓦、脊瓦、鬼瓦和巴瓦這五種型態。這張圖片說明著測候所的環形外壁和屋頂一樣是18面,其建築材料大多為玄武岩,可能是百年前從澎湖所運來的。這張圖片說明了測候所的環形外壁由上至下可分為三段,為了加強穩固,交接處使用了18處外凸的磚造「附壁柱」,而柱體中段局部使用了「十三溝面磚」裝飾,底部則是由玄武岩腰帶和洗石子面所構成的基座。這是測候所門窗的簡介圖,說明著東、西處大門為圓拱形,窗戶則為弧拱形,而門窗皆為手工木製的。這張圖說明著測候所的窗戶皆為「上下推拉窗」,其窗戶的特點是具備「平橫錘」,因此窗扇上下滑動時,不需借助卡榫或掛勾即可隨處固定。這是一張測候所牆體的簡介圖,說明了測候所由內往外設有內環牆、中還牆與外環牆,形成同心圓結構,而牆體所用的紅磚多為臺灣傳統手工製品。此為測候所牆體的簡介圖,說明著內部空間的牆體由內而外共有四層,採傳統工法進行修復,而靠近地面處則設有「踢腳」作為收邊。此為測候所天花板的簡介圖,說明了測候所室內空間的上方是「木條灰泥天花板」,此懸吊天花板的骨幹,是由「平樑木」與「格柵木」所構成的。這是一張測候所天花板的簡介圖,說明了天花板是以「板條」和「麻絨繩」編成菱形網格,有助提升堅固強度,而天花板有許多「通氣口」四周皆環繞著「線腳」。這是測候所風力塔的簡介圖,說明了風力塔設有多種風力感應儀器,而以前觀測人員須定時爬上風力塔屋頂觀測,也可透過記錄器讀取風力資料。這張測候所風力塔的簡介圖說明了風力塔的小故事,圖中也有許多風力塔中儀器的照片以及觀測人員的照片。這是測候所觀測坪的簡介圖,說明了觀測坪是戶外測量雨量和濕度變化的場所,擺放了許多觀測儀器,多設於空曠地上。這張圖片中有許多觀測坪上的儀器照片,以及1907年測候所內觀測坪的位置圖。

 



上架日期:2019/10/31修改日期:2020/12/15

瀏覽人數:16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