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  • 分類:3.1911年颱風
    1911年世紀大颱風:風災中建築的故事──臺灣鐵道旅館

    1911年8月25日至28日,B051號颱風來襲,臺北測候所於8月25日發布暴風警報,並於26、27日連續追報。B051號颱風閃過臺灣中央山脈屏障,直掃臺灣西南部,重創南臺灣。當B051號颱風離臺不久,天患未息,B052颱風旋即來襲,8月31日,B052號颱風直撲臺灣北部,連日大雨造成臺北市區淹水,不耐水侵的土埆厝因浸泡軟化而崩潰倒塌,造成慘重傷亡及市區廣泛的破壞,對北部造成極為嚴重的災情。 而在這次災情中,三樓磚造大型建築臺灣鐡道旅館,不僅挺過大風雨的侵襲,也因為建地廣大加入臨時的救災行列,除了收留災民避難,更成為當時的救助點之一。 B052颱風逐時路

    more
  • 分類:3.1911年颱風
    1911年世紀大颱風:臺南災後救助的故事

    颱風B051、B052接連襲來,重創臺南。在災後的援助,政府的各項舉措、民間善舉,都在1911年的9月發揮了效應,像是臺南公館設救護所進行即時救援、佐久間總督南下勘災、臺南民間勸募捐款及捐米賑災、皇帝及皇后兩陛下賜下救助金五萬圓、慈善演藝會大拼場。從物資立即填充生活需要、到演藝撫平傷痛,皆是協助居民挺過當年災後重建的重要經歷。 雙颱肆虐下的臺灣 1911年8月底B051號颱風橫掃南臺灣,在各地災情尚未修復的狀況下,B052號颱風緊接在9月1日來襲,由臺灣北部掃過,造成驚人災害。雙颱短時間先後襲臺,由於災情過於慘烈,驚動當時第5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於9月8日自臺北啟程,

    more
  • 分類:3.1911年颱風
    為時代上色 1911年夏季大颱風前後的臺北城光景

    說起昔日臺北景色,最常引起廣泛討論的大概就是日本時代城內區域的連棟街屋景色。這些帶有西方建築語彙的日本時代街屋,樣式之精美令人歎為觀止。近年隨著許多昔日影像陸續出土,例如呈現當時臺灣風光的各種寫真帖、或是李火增、鄧南光等攝影家呈現生活情境的作品,在社群網路之放大效應下被廣泛討論,榮町、本町、京町……等等地名成為舊街區愛好者耳熟能詳的詞彙,來到城內區域散步、找尋尚存的老屋,想像昔日風情蔚為風潮。但鮮少有人知道,這些經典街景的出現,竟然和百年前的一場大颱風有關。究竟這些連棟街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?在這些街屋出現前的臺北,又是什麼樣的樣貌呢?

    more
  • 分類:3.1911年颱風
    1911年世紀大颱風:風雨後的城市新氣象

    1911年8月25日與9月2日先後席捲全臺的B051、B052號強颱,造成眾多人員傷亡與全島建物的慘重損失,對接收臺灣已15年的臺灣總督府堪稱是一大打擊,卻也成為全盤改造的契機。除了提升衛生防治觀念與補強排水工程以外,建物與都市規劃的願景也因而產生變化。在臺灣銀行的低利貸款與當地仕紳的協助之下,臺北啟動「市區改正」計畫,將其打造成島內近代化都市的樣版;城內寬敞的道路設計與能夠適應潮溼多雨天氣的「亭仔跤」,在之後變成全臺主流,塑造現今各地常見的街屋風貌。世紀雙颱後建立的防災意識與順應風土的建物改造,對臺灣現今的都市發展影響深遠。 雙颱接連重創全島 臺灣街區重新規劃的新契機

    more
  • 分類:3.1911年颱風
    1911年世紀大颱風:災後臺灣河川的命運轉折點

    1911年8月底至9月初兩個連續颱風接連侵襲臺灣 (B051號,影響時間8月25日至28日;編號B052號,影響時間8月30日至9月2日),先後為臺灣帶來驚人的降雨量,中南部山區累積雨量將近2000毫米、北部山區的累積雨量也有將近1000毫米。 B051與B052號颱風期間,臺灣全島等雨量線圖 豪雨造成主要城市淹水,臺南與臺北兩個城市因排水不佳,許多房舍市區街道泡在水中。同時驚人的降雨量,使河川水位瞬間暴漲,河水溢出河道,淹進都市,並沖走農作物、破壞公共建設,讓日本政府不得不開始重視河川的管理與洪患的預防。 豪雨導致河川暴漲 破壞交

    more

資料筆數:13頁數:2/2